嘉義地檢署深入社區反詐宣導 結合在地力量防堵詐騙變形升級
- 發布日期:
- 最後更新日期:114-09-10
- 資料點閱次數:7

為強化民眾識詐、防詐能力,嘉義地方檢察署特派觀護人蔡秀琴於114年9月8日上午前往番路鄉埔尾社區活動中心,參與由觸口派出所、觸口村辦公室及埔尾社區發展協會共同舉辦的治安座談會,進行反詐騙宣導。中埔分局長曾裕景、番路鄉長蕭博勝等亦到場參與,展現公部門共同守護社區安全的決心,與民眾共同正視詐騙威脅,打造更安全的社區環境。
詐騙演變科技化,從「金光黨」進化為「數位陷阱」
觀護人蔡秀琴指出,詐騙行為並非新興犯罪,從過去街頭行騙、施展話術與障眼法的「金光黨」,到今日結合社群媒體與虛擬金融的科技型詐騙,詐騙手法已不斷升級進化,且更具欺騙性與隱蔽性,讓受害者防不勝防。
根據警政署「165打詐儀表板」統計
2025年8月(民國114年)全國共受理詐騙案件 15,256件,財損金額高達 新臺幣73億4,866.9萬元,等於每天近 500件 詐騙案件,每3分鐘就有1人受害,顯示詐騙問題仍十分嚴峻。
🔍114年8月打詐儀表板詐騙手法排行榜 TOP 5:
- 假投資詐騙
假借「名人代言」或「穩賺不賠投資平台」吸金,透過社群媒體誘導加入Line群組,引導民眾投資虛擬貨幣、黃金或股票,實為詐騙陷阱。 - 網路購物詐騙
於Facebook、Instagram或拍賣平台(如蝦皮)開設假帳號或刊登假廣告販售商品,收款後即失聯不出貨。 - 假買家騙賣家詐騙
冒充買家要求賣家驗證付款或升級帳戶,藉此要求點擊連結或提供OTP一次性密碼,盜取個資與帳戶。 - 假交友(投資詐財)詐騙
詐騙集團假冒帥哥美女,透過交友平台與受害者培養感情後,引誘投資虛擬幣、股市等假平台牟利。 - 假交友(徵婚詐財)詐騙
利用婚戀話題博取信任,聲稱急需資金援助或共同創業,進行長期感情詐騙。
宣導防詐技巧、防堵高風險時機
在活動中,蔡秀琴也提供簡單辨識詐騙的方法與防範提醒,強調「五不三要」守則,「五不-1.不聽 不明電話。2.不信 來路不明的投資資訊。3.不點 可疑簡訊/連結。4.不傳 個人資料給陌生人。5.不匯款 給陌生帳戶。」、「三要-1.要冷靜:遇到任何「緊急要匯款」、「限時領錢」等話術,先停下來冷靜思考。
- 要查證:遇有疑問,先與親友討論,或撥打 165 專線查證真偽。
- 要報案:若發現自己或親友可能已受騙,應立即報案」。
亦呼籲民眾提高警覺,近期適逢政府將發放重陽敬老津貼與普發新臺幣1萬元補助,詐騙集團常趁勢假冒公務機關通知「要核對補助資料」、「要領補助請填資料、「未更新帳戶將影響撥款」、「需預繳手續費才能匯款」等話術來詐騙,務必提高警覺,切勿因一時大意而落入陷阱。
嘉義地檢署表示,將持續與警政、鄉鎮村里等各界合作,走入基層社區持續透過面對面宣導推廣反詐觀念,協助民眾掌握最新詐騙手法與防範對策,讓民眾具備「識詐、免詐、不受騙」的能力,共同築起防詐防線,保障人民財產安全與社會治安。
📞提醒民眾,如接獲可疑來電、簡訊或網站連結,請保持冷靜,切勿立即回應或提供個資,可撥打165反詐騙專線 或向就近警察機關查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