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年度八月份藥癮預防復發團體
- 發布日期:
- 最後更新日期:114-08-05
- 資料點閱次數:21

協助探索及啟發藥癮受保護管束人、受緩起訴處分人及社會勞動人之生命智慧,並學習自我關愛,本署今年與社團法人正念關懷協會合作辦理正念藥癮預防復發團體,期待透過推動生命教育,帶領前揭個案建立正念新生活,並將所學實踐於日常生活中,以達社區處遇再社會化之目的,進而降低再犯率。
本署與社團法人正念關懷協會攜手合作辦理「正念藥癮預防復發團體」,於8月4日正式展開新一輪開放式課程。本次由王振宇老師擔任講師,帶領學員進行主題為「衝動控制(二)」的課程,延續上次課程所奠基的觀念,進一步深化對成癮行為的認識與自我覺察的培養。
課堂開始,王老師以「手機成癮」的日常例子作為開場,貼近學員生活經驗,逐步引導大家思索:什麼是成癮?並從中切入毒品依賴的議題。他指出,毒品成癮常見的五項警訊包括:使用劑量不斷增加、戒斷反應出現、自我欺瞞、喪失意志力,以及對現實的注意力扭曲。這些徵兆如影隨形,無聲地侵蝕生活與人際關係。王老師提醒大家,成癮不僅侷限於毒品使用,也可能出現在如網路成癮、性衝動等現代生活常見的行為依賴上。這類衝動性重複行為,往往缺乏清晰目的與節制機制,容易使個體從短暫快感滑落至長期空虛與失控。尤其是毒癮,更與多項風險因素緊密相連,包括身心健康受損、不當性行為、睡眠不足、營養失衡及共用針具等,最終的受害者往往是成癮者自身。
為協助學員跳脫成癮模式,王老師分享兩項核心策略。第一是建立有意識的生活習慣,並指出需從「意願」、「技巧」與「知識」三方面同步培養,缺一不可;第二則介紹「戒酒匿名會」中早期的六項步驟,鼓勵學員從誠實面對自己的無力感開始,學會尋求幫助、補償他人、回饋社會,最終建立更有力量的自我價值感。本次活動原預計27人參與,實際出席人數為17人。本次課程持續以同理、實務與互動為核心,協助學員反思自身經驗,學習在生活中實踐正念技巧,提升自我掌控與因應壓力的能力。藉由推廣正念團體,本署持續致力於提升藥癮個案的自我覺察與生活韌性,朝向降低復發與再犯風險的社區處遇目標邁進。
本次團體課程進行成效問卷統計分析,發現學員參與課程的整體感覺有9成學員認為感到受益並針對課程內容安排感到滿意,另有9成學員認為參加課程對於個人身心成長有幫助,並且認同參加正念團體課程較執行其他司法處分更有幫助也值得推廣,並有9成學員有再次參加團體課程意願。依據本次問卷分析學員大多對金錢及情緒議題感到困擾,課程將會參考問卷分析進行授課內容安排及調整,期待學員參加團體課程可運用於日常生活及自我覺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