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年度六月份藥癮預防復發團體
- 發布日期:
- 最後更新日期:114-06-16
- 資料點閱次數:37

為協助探索及啟發藥癮受保護管束人、受緩起訴處分人及社會勞動人之生命智慧,並學習自我關愛,本署今年與社團法人正念關懷協會合作辦理正念藥癮預防復發團體,期待透過推動生命教育,帶領前揭個案建立正念新生活,並將所學實踐於日常生活中,以達社區處遇再社會化之目的,進而降低再犯率。
本署於6月10日,在當事人休息室舉辦開放式藥癮預防復發團體課程,特別邀請社團法人正念關懷協會王振宇老師,主講「衝動控制(一)」主題。課程一開始,王老師先向學員說明何謂「成癮」,並從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出發,例如糖成癮,作為引導學員思考毒品成癮的切入點。接著,老師講解如何辨識自己是否已經成癮,並指出成癮常見的五大症狀:使用量愈來愈多、出現戒斷症狀、自我欺騙、意志力喪失,以及注意力扭曲。對於這五項症狀,老師逐一詳加說明。
他進一步指出,「上癮」不僅限於毒品,也可能是對其他物質或行為(如使用手機)產生依賴。這是一種衝動性行為,特徵是反覆、不斷發生的行為,沒有明確的發展階段,也缺乏具體目標,從起初的愉悅轉為不適,最終難以感到滿足。針對毒品成癮,老師也提到其伴隨的風險,例如:不安全性行為、身體健康受損、飲食失調、共用針具、壓力過大、缺乏睡眠及運動等。而最大的受害者,往往是成癮者自己。除了生理上的影響,心理層面及支持系統的缺乏,也會造成嚴重影響。
那麼,該如何協助成癮者呢?王老師分享了兩個重點:「建立習慣」與「戒酒匿名會的戒癮六步驟」。在建立良好習慣方面,需結合三個要素:意願(動力)、技巧(如何執行)與知識(做什麼與為何做)。而「戒酒匿名會」初期的六個戒癮步驟分別是:承認自己的無助、對自己誠實、對他人誠實、做出補償、無私地幫助他人及向自己所理解的上天祈求指引。王老師逐步說明這六個步驟的精神與實踐方式,並在課程最後給予學員鼓勵與勉勵。本次活動原預計35人參與,實際出席人數為30人。
本次團體課程進行成效問卷統計分析,發現學員參與課程的整體感覺有9成學員認為感到輕鬆及溫暖並針對課程內容安排感到滿意,另有9成學員認為參加課程對於個人身心成長有幫助,並且認同參加正念團體課程較執行其他司法處分更有幫助也值得推廣,並有9成學員有再次參加團體課程意願。依據本次問卷分析學員大多對金錢及情緒議題感到困擾,課程將會參考問卷分析進行授課內容安排及調整,期待學員參加團體課程可運用於日常生活及自我覺察。